“今年一入学,我便选择了创新教育课。课堂上,老师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教我们学习创新方法。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就业、创业,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谈起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裴晓敏博士的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创造性思维与方法》,湖北文理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大一学生李玲玲兴奋不已。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北文理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教育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特色,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湖北文理学院将知识产权作为学校的一项品牌工作,用专利申请作为体现创新效果的重要抓手,全校师生齐参与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全校掀起了一股知识产权热潮,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湖北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张樊表示。
探索“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其创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些基本素质包含了自觉而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丰富而完备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以及较高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激励创业和保护创新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具有不容忽视的力量,并将为创新创业发挥保驾护航。”张樊告诉记者,正是因此,在大学生“创客”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培养,成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此形势之下,今年5月,湖北文理学院正式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该学院负责全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训练、创业训练以及创业实践等工作。
据张樊介绍,在教育模式上,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探索构建知识产权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学生培养目标中有意识地增加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内容,并与学校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在教育模式上,非常注重对学生精神层面创新创业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知识层面知识产权制度的讲授、实践层面知识产权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
在具体教学中,湖北文理学院根据人才培养规律,构筑了一个分阶段教育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大学一、二年级学生重在普及式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教育,开设《创业基础》通识教育必修课。大三上学期重点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着重开展学生社团创业实践活动,实施创业项目培训。大三大四重在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和产学研合作企业,着重开展创业过程模拟和实景式创业实践活动。
另外,湖北文理学院还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创新活动需求不同的特点,文理渗透,实行差异化教学。由于理工科专业学生对技术创新中的专利制度感兴趣,为此湖北文理学院开设了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的《创新与知识产权》与《发明创造与专利》等课程,并注重将知识产权融入到其专业课程当中。而针对法学学科学生,为了让他们理解并掌握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相关知识,教学方式则注重通俗性、趣味性、交叉性和实用性。
尝试多途径实践性教学
在校内开设知识产权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湖北文理学院还尝试拓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渠道,探索多途径实践性教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北文理学院开设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课外创新实践班,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发明创造与专利”“知识产权实务”等课外创新实践班,组建“创新与知识产权”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等。对于这些学生,在课程方面,从科技创新管理、实用创造技法、TRIZ技术创新方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创业等实施全方位创新能力培育模式;课外实践中则注重学生在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优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专利保护意识。其中“知识产权实务”课外创新实践班全程邀请实务部门专家主讲,探索与实务部门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获得湖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推进项目支持。
不仅如此,湖北文理学院还开设了湖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课程襄阳分站湖北文理学院班,丰富了课程资源。今年以来,湖北文理学院在全校学生中以通识教育选修课形式引入湖北省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课程,同时作为在学校的管理方,负责课程的辅导、作业批改、试卷批阅和成绩管理,让这一平台的运转更有序。学生们选课踊跃,达到1200人次。
另外,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知识产权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湖北文理学院进一步扩大了法学(知识产权方向)双学士学位教育,不仅讲授知识产权课程,还开展以对接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为目标开展“双证通融”教育,全面提高双学士学位学生的能力素质,着力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
经过近一年的知识产权与创新、创业教育,湖北文理学院全校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湖北专利统计快报”信息显示,今年1月至9月,湖北文理学院发明专利申请量275件、授权量12件;专利申请总量达547件,湖北文理学院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跻身湖北省高校前8位。
“湖北文理学院希望通过推动知识产权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与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文化一起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和骨子里,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更好地为区域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张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