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通知》(教高函〔2025〕7号)及《省教育厅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湖北省复赛的通知》(鄂教高函〔2025〕7号)文件要求,学校定于即日起至6月30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北文理学院校赛。现将校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承办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校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学校副校长杭波担任大赛组委会主任,本科生院、学工处、研究生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及各学院负责人作为大赛组委会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工作。
大赛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由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兼任,成员由各学院分管领导、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有关负责人组成,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具体负责比赛的实施。
大赛设立评审专家组,由历届省赛校内外资深评委、相关行业专家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指导、遴选等工作。
各二级学院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院初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辅导和推荐工作。
三、校赛内容
1.主体赛事。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赛道(详见附件1、2、3)。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详见附件2)。
3.同期活动。举办“创新梦工厂”等专题活动,举行优秀项目路演等。
四、参赛对象及要求
(一)参赛对象
1.我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学生。每位参赛选手最多只能担任一个项目负责人(队长),但可以作为项目成员同时参加其他项目。
2.参赛选手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队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项目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
(二)赛道及组别
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
1.高教主赛道:根据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项目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根据项目所处创业阶段,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均设创意组、创业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2.红色之旅赛道: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同时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3.产业赛道:根据参赛项目类型分为企业命名组和成果转化组。
参赛组别及参赛要求详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五、校赛安排
校赛采用院级初赛、校级复赛两级赛制。院级初赛由各二级学院负责组织,校级复赛由学校组委会统一组织。
1.参赛报名(即日起至6月30日)。参赛团队须按赛道及参赛组别认真撰写《项目计划书》(附件4)并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在资料下载板块,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5年5月9日。
2.院级初赛。各学院须在6月15日前完成院级初赛并推荐复赛参赛项目。初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由各院自行决定。
3.校级复赛(6月下旬)。校级复赛采取项目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晋级复赛项目团队须将商业计划书、PPT提交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学校组委会将择时组织专家评审组根据项目展示汇报及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并遴选参加省赛复赛的候选项目。
六、评审规则
评审规则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
七、奖项设置
学校对评选出的优秀参赛作品、对组织得力报送参赛作品较多的二级学院统一进行表彰奖励。
1.单项奖
对参赛的各类作品经评审后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2.组织奖
根据各学院学生参赛组织情况及校赛评审情况评选组织奖获奖单位。
八、工作要求
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要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努力让参赛项目产生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推动项目孵化落地。要重点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根据相关类型转化为参赛项目,形成高质量的参赛作品。
各学院要严格按照比赛有关要求,加强大赛宣传,广泛发动,扩大参与面。根据省赛组委会要求,报名参加大赛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0%,网上报名的项目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7%,各院具体指标分解数见附件5。
附件:
1.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高教主赛道方案
2.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方案
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产业赛道方案
4.湖北文理学院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计划书模板
5.各学院参赛人数及项目数量指标
湖北文理学院
2025年5月9日